输出型人生

定义

据说世界上总是少部分的内容创作者的输出, 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阅读消费. 对于这种不断创作, 生产内容的人, 他过的是输出型人生.

好处

获取成就感

输出型人生可以较为随心所欲的获取成就感. 人的基因决定了总是要为世界留下些什么, 才能对自己的一生满意. 对于大多数凡人来说, 创作几乎是没有的, 更不用说能留下一些可以流传久远的作品, 因此大多数人为了满足基因的需求, 给世界留下了自己的孩子.

无论是留下作品还是留下孩子, 这种感觉虽然不能简单以成就感来定论, 但是这种需求与成就感满足, 有非常大的相似.

满足社交需求

输出型人生也可以满足社交需求. 人的基因同样决定了人需要社交, 这种社交不一定是人和人产生对话或者直接的互动.

例如, 长年累月的住在一个偏远的人烟稀少的地方, 与住在一个闹市中心, 即使每天足不出户不与人直接社交, 内心的能量水平也是完全不同. 住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能量会逐渐流失, 而住在闹市会能量增长. 即使你对人群产生的吵闹有可能心生烦躁, 但是这同样也说明你有能量烦躁; 而能量流失的抑郁感会让我们连烦躁都没有力气与兴趣.

而输出型人生, 当人在写下文字或者录下视频, 进行创作或者编辑, 其实在与自己内心对话. 这种对话与非直接的社会社交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可以满足人这方面基因的需求.

给精神内在拍照

人通过照相与录像可以记录外在世界, 记录我们的外在相貌变化. 而通过创作与输出, 则可以记录我们精神内在, 相当于给我们的内在进行拍照.

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 写出的文字总是有不一样的风格, 不一样的思考侧重点, 与不一样的知识深度. 当进行回顾过去多年的写作内容, 或许会小小嘲笑过去的幼稚, 也有可能会羡慕过去自己的心力无穷.

坏处

消费时间

人的时间总是很少, 时间可以换取金钱物质, 也可以换取精神, 可以转换为多巴胺, 也可以转换为内啡肽.

所以做出选择, 选择了消费时间来换取这一种, 就同时会放弃其他种. 在时间用来创作与输出的时候, 那么娱乐与消费的时间就会减少. 多巴胺会降低, 内啡肽会升高. 如果这种创作与输出, 跟赚钱毫无关系, 那么也就是放弃了一部分赚钱的时间来获取精神.

这是好处还是坏处? 有好有坏, 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 怎么选? 每个人都不一样.

真实社交减少

当一个人用创作的方式满足了基因里面对社交的需求, 那么他就没那么有兴趣进行真实的外在社交.

通常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 大体是不怎么愿意进行外在社交, 因为他们已经非常熟悉如何自己跟自己玩 (即使这种玩仍然需要居住在一个有人群的地方).

一头埋进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不愿意出来, 也不是好事情.

总结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并不会存在沉浸于输出世界无法自拔的可能, 相反, 大多数人是没有进行内容输出. 这有些一边倒的过于单调.

内外总是平衡一些才好, 每个人有一些内容上的输出, 供别人观看也好, 给自己的内在拍照也好, 给总是外在世界生活的自己一些回到内心的空间, 会更为平衡.


本文链接

回复